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多维视角下的视唱练耳与乐理课程研究(5)

来源:新课程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为主体在节目的选定、创作编排、乐器选择、道具制作、服装舞美设计、表演风格确立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全面提升了音乐的综合能力。而在排练中,
作为主体在节目的选定、创作编排、乐器选择、道具制作、服装舞美设计、表演风格确立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全面提升了音乐的综合能力。而在排练中,教师可以明显地洞察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方位地解决学生出现的音准、节奏、呼吸、音色、表演等诸多问题,一些在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方面如多声部视唱能力弱、和声感觉差、合唱音色不统一甚至肢体不协调等问题,都可以在活动准备中得以重视,并加以解决。四、多维音乐能力评价体系构建视唱练耳与乐理课程涵盖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相关要素,涉及了广博而宽泛的音乐能力,因此,在评价体系上应抛弃原有的“唯分数论”的考评观念和方式,从而构建多维音乐能力评价体系。(一)设立分层测试从读谱、音乐记忆、音乐思维等音乐能力涉及的不同目标层面出发,根据音乐能力发展的每一个层面都呈现螺旋扩展上升的特点,采取螺旋式的学科组织教学方式,进行分层测试,通过螺旋上升的音乐基本概念将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引导师生在音乐理论和技能内容学习的每一层面,都能以追求音乐综合能力、音乐思维能力、音乐创造力全面发展的目标进行自我驱动,自觉能动的进行提升。(二)设立综合题库编创能够体现音乐文化素养与基本素质均衡发展导向的综合命题并形成题库,使视唱练耳与乐理课程同各种音乐要素产生最大程度的关联,将音乐理论与技能题型相互渗透,将音乐理论与实践紧密关联,使乐理枯燥的概念真正成为指导和提升技术表现的理论支撑,视唱练耳成为理论掌握水平的客观反映。从考评系统上,引导学生建立多维立体的解题思路,加强理解音乐要素的相互关联作用。在分值比例上,提高音乐综合思维能力、音乐运用实践能力、音乐创造力类试题的占比,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应试教育转变为提升音乐综合素质的主动探索和创新活动。另外,评价体系不仅具备测试功能,还应具备在此基础上而建立的全面评价手段,多角度、多层面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增加学生自我评价的评价角度,充分体系现代教育评价理念。结 语视唱练耳与乐理课程应以审美的音乐基础教育为核心,以音乐综合素质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终极目标,这既是对该课程现有教学的挑战,也是激励广大教育同仁不断更新自我知识结构、借鉴先进教学经验的动力。教师在努力提高音乐专业水平、音乐教学能力的同时,应以多维度视角,注重多学科渗透教学,探索多样化教学手段,构建多维音乐能力评价体系,使音乐基础教育课程真正有益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黄鹰.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与教学手段多样化探索——兼及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中国音乐,2006(1):119-121.[2]陈雅先.乐理与视唱练耳分合科问题:实质、利弊、路向[J].中国音乐,2012(2):139-143.[3]史曼洁.漂移与重构——移动互联网语境下视唱练耳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究[J].当代音乐,2018(9):26-30.

文章来源:《新课程研究》 网址: http://www.xkcyjzzs.cn/qikandaodu/2020/0901/336.html



上一篇:儿童本位的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编课程研究
下一篇:“新体系”背景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歌曲分析与

新课程研究投稿 | 新课程研究编辑部| 新课程研究版面费 | 新课程研究论文发表 | 新课程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