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风天下之古老华章关雎新解新教(2)

来源:新课程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男女在共同追求美好爱情中互动,在互动中共同推动爱情向前发展,在发展中彼此经受内在外在的考验。这样的爱情值得期待,其结局一定是有情人终成眷

男女在共同追求美好爱情中互动,在互动中共同推动爱情向前发展,在发展中彼此经受内在外在的考验。这样的爱情值得期待,其结局一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张灯结彩,花好月圆。这样的青年男女形象多么美好!这样的爱情故事多么美好!这样的诗歌多么美好!

由此看来,窈窕淑女着实不应被“忽视”被虚化,她也不是男子求之不得之后的幻想物。君子追求爱情的脚步不该止于被拒绝后的辗转反侧,他不该耽于幻想,而应反思总结,向认定的目标认定的爱情迈出更坚定的步伐。

由此看来,“窈窕淑女”与其说是后妃物色的居君侧的人选,不如说是古代集美貌与美德为一体的追求美好爱情的优秀女子的典型代表。她不是具体的某个人,她是经过提炼、美化、理想化的产物。“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她”是人,也是符号,也是概念。同样,与之相应的“君子”,与其说是君王、是王公贵族,不如说是古代集才气与美德为一体的追求美好爱情的优秀男子的典型代表。他不是具体的 “文王”“康王”,也不是抱布贸丝的“氓”,同样是经过提炼、美化、理想化的产物。我们应该能够了解,作为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将《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是想借此传扬君王或王公贵族的一段爱情,还是借此诠释什么是理想的爱情和理想的生活?《关雎》所歌咏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的的爱情,它体现着生命之真、中庸之德和中和之美。《毛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关雎》是当之无愧的人伦情感教育的典范教材。

二、《关雎》新教

读诗就是读情感的世界,就是读对生活的追求。用审美的眼光观照窈窕淑女及君子,用自己的心去读诗,诗就能把我们引向美好的情感世界、美好的生活世界。这就是笔者新教《关雎》的着力点,下面从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融入新生活的元素

将学生熟悉并喜欢的歌曲融入教学,或激发情趣,或带入意境,或体会诗意。哼唱流行歌《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亲切自然,活泼生动;改编民歌《采红菱》——“姑娘我划着船儿采荇菜呀采荇菜”,轻快愉悦,有趣有味,改变古诗阅读繁难、死板、无趣的状况,让古诗阅读轻松起来、灵动起来、滋润起来。

(二)重视个性化的体验

不沿用定型化、定性化、权威性的解读,也不采用贴标签、填鸭式、搬运式的方法。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解读、自己去品味。比如最后一章是否写男子的幻想。不沿用通常的解读,也不把教师的解读硬塞学生,而是让他们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让他们去体验“求之不得”的烦闷愁苦,去反思被拒绝的原因,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体会到男女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美好情感,认识到“发乎情,止乎礼”的适当分寸和《诗经》“思无邪”的特征。

(三)真正走进诗歌的意境

引导学生认识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触摸他们情感的脉搏;认识诗歌中的一个个意象,弄清它们的内在联系,感受到一个个意象的律动和温度。比如,让传统解读中被置于 “幕后”的淑女闪亮地走到 “前台”,引导学生看慢镜头般地品味她 “流之”“采之”“芼之”的不同动作及蕴含的不同情意;找到“求之”“友之”“乐之”的不同方式及发展变化;认识“流之”“采之”“芼之”与“求之”“友之”“乐之”的对应及有情味的爱情互动;享受视听的审美愉悦——既获得窈窕淑女和气质君子带来的视觉美感,又获得“琴瑟”“钟鼓”带来的听觉美感,从而真正走进诗歌的意境,去感受那男女主人公形象的美好,那健康发展的爱情的美好,那一唱三叹的诗歌的美好。

(四)体会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关雎》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怎样让学生了解这种手法的特点、运用及其效果呢?我把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结合起来,让枯燥的知识有了内容作依托,并伴随着情感的脉搏律动起来。比如,“流之”“采之”“芼之”,不只是知道诗句上下章或上下句句式结构基本相同,通过变换几个不同的字来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几个变换的字词认识动作的细微区别,主人公情感的微妙变化,时间的渐渐推移,情节的向前发展等等,进而认识重章叠句不只是形式上的重叠反复、音韵上的回环往复,更是内容上的丰富、情感上的升华。《关雎》是诗歌内容与形式最完美的结合。

文章来源:《新课程研究》 网址: http://www.xkcyjzzs.cn/qikandaodu/2021/0430/905.html



上一篇:创伤现代性与东方宗教刀锋中拉里的自我疗伤之
下一篇: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血糖管理策略访北京

新课程研究投稿 | 新课程研究编辑部| 新课程研究版面费 | 新课程研究论文发表 | 新课程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