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树木学课程教学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2)

来源:新课程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种室内理论知识教学和校园实物实践教学相互切换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学生及时地将课堂上学

这种室内理论知识教学和校园实物实践教学相互切换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学生及时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运用到实践中,不仅防止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采取短时间高强度记忆的方法认识植物,而且还能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不同物候时期植物表现出的形态特征,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通过野外实习环节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学校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是“树木学”课程的最终目的,也是形成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最直接的方法。在“树木学”课程实习时,学生不仅要加深对植物形态特征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还要积累理论课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经验性知识。野外实习是课堂实验的延伸,是为了让学生能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运用,因此野外实习是整个“树木学”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树木学”课程野外实习一般安排在该课程教学过程的最后,是对该门课程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和深化,目的是增强大学生的植物观察、鉴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10]。“树木学”课程的野外实习一般安排在林区进行,让学生置身于森林生态环境中,更加直观地研究树种的生态习性、生境等特征,学生观察、鉴定植物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升华[11]。

以北京林业大学“树木学”课程为例,笔者详细介绍该课程的野外实习情况。首先,教师将学生分组,5人一组开展野外调查;其次,教师讲解实习的目的、意义、要求、内容、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最后,为每组学生分发采集工具和专用采集记录本,明确标本采集的标准、质量及份数。在“树木学”课程实习过程中,由于野外实习每个小组人数不多,教师可以及时现场解决每个小组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先启发、诱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研究,最后给出最佳的答案。

野外实习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习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野外实习调查报告要达到课程论文的标准,其内容要包括树种名录、树种检索表等。野外实习的考核内容不仅要体现知识的交叉性、综合性,而且还要考察学生对该课程的重点内容,以及森林生态学、树木病理学、水土保持学及土壤学等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考核指标见表1。

表1 “树木学”课程野外实习考核内容考核项目考核内容占比/%植物认知科、属、种的名称,拉丁文名称,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及作用40实习纪律参加实习、听从指挥、与各方交流沟通情况20实习报告报告书写工整,描述正确,记录准确20标本制作采集、制作标本的数量及质量20

五、“树木学”课程教学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

通过实验、实习训练,大多数学生养成了对不认识的树种采集、鉴定的好习惯。教学改革后每年学生对树种的认识能达到350余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树种认知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近3年,笔者针对“树木学”课程进行了问卷调查,9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自己对林业相关课程有了较深的理解,更加热爱自然,愿意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总之,“树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不断推进教学实践改革、丰富实践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拓展知识面、整合学科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才能真正搭建起从课堂走向社会的人才培养桥梁。

[1] 张志翔.树木学(北方本)[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550.

[2] 张宪智,康永祥.“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17,35(5):55-58.

[3] 唐光大,庄雪影,黄久香,等.“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2):72-74.

[4] 张利萍,徐斌,武金翠,等.“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5):70-73.

[5] 刘苑,郭圣茂,杜天真,等.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2):4-8.

[6] 宋曰钦,曹万友.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方向设置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3,21(2):15-16.

[7] 陈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246-247.

[8] 刘秀丽.“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的方法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1):52-55.

[9] 张兴国.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谈“树木学”教学改革体会[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8,16(5):87-89.

文章来源:《新课程研究》 网址: http://www.xkcyjzzs.cn/qikandaodu/2021/0610/959.html



上一篇:家庭花卉鉴赏与栽培的教学思考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动物解剖生理教学研究

新课程研究投稿 | 新课程研究编辑部| 新课程研究版面费 | 新课程研究论文发表 | 新课程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